我国常用的是哪几种可兑换货币?

646阅读16分26秒阅读模式
  1. 我国常用的是哪几种可兑换货币?

目前世界上主要可兑换货币有十八种。我国在各种交易和非交易结算中常用的有美元、德国马克、日元、英镑、瑞士法郎、法国法郎和港币等七种。现简要介绍如下:

  • 🎈ATFX开户🎈外汇黄金原油,FCA监管,高流动性无滑点!
  • 正规交易平台排行榜找最适合自己的平台,联系我!
  • (1) 美元

    美元是美国的货币单位。它是世界各国外汇储备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国际结算的重要工具。1 美元等于100 美分。纸币有1 、2 、5 、10 、20 、50 、100 美元等面额。另有1 美元和1 、5 、10 、25 、50 美分的铸币。

    1897 年,美国实行金本位制,黄金官价定为20.67 美元兑1 盎司,美元含金量为1.50466 克。1914 年由十二个联邦储备银行发行联邦储备债券,成为法定货币单位,其他几种纸币先后由政府收回。1934 年1 月31 日,美元宣布正式贬值,1美元含金量减少40.94% ,从1. 50466 克降为0.88671 克,每盎司黄金价格从20.67 美元提高到35 美元。

    1944 年7 月,四十四国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召开了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美国承担了各国中央银行可按每盎司35 美元的官价向美国兑换黄金的义务,即美元与黄金挂钩; 各国货币则与美元订定固定比价,与美元挂钩。通过"双挂钩",美元成为各国货币定值的标准和等同黄金的储备货币。自50 年代以后,随着美国经济实力的相对下降,国际收支经常出现逆差,黄金储备日益减少,美元地位不断削弱, 1960~1973 年先后发生过十次美元危机。1971 年8 月15 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停止以美元兑换黄金。同年12 月18 日,宣布美元战后第一次法定贬值, 1 美元含金量减少7.89% ,即减至0.818513 克,每盎司黄金官价上升8.57% ,即从35 美元提高到38 美元。1973 年2 月12 日,美元再次贬值10% ,含金量降到0.736662 克,金价上升11.11% ,从每盎司38 美元提高到42.22 美元。西方各国的货币纷纷与美元脱钩,实行浮动汇率,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制遂告破产。浮动汇率制度诞生以后,美元对西方主要货币呈波浪式下跌趋势,美元的国际储备地位也呈明显下降趋势。尽管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元对内、对外价值均发生巨大幅度贬值,但美元仍然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和国际结算工具,在国际经济和金融领域内仍起重要作用。

    (2) 日元

    日元是日本的货币单位。日元创设于1871 年5 月1 日。目前流通的纸币面额有1 , 000 、5 , 000 、10 , 000 日元三种,硬币面额有1 、5 、10 、50 、100 、500 日元六种。

    历史上日元一直是比较虚弱的货币。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和战争期间,日本的通货膨胀非常严重。1949 年美国政府提出了稳定经济九原则,以1 美元兑换360 日元的单一汇率调整日本的产业结构,提高每个产业部门的国际竞争能力。1953年,日元含金量定为0.00246853 克。60 年代以后,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增长时期,出口大量增加,国际收支持续顺差,外汇储备不断增加,日元汇价节节上升。1971 年10 月,日元兑美元的汇率,从1949 年以来一直保持的360 日元上升到330 日元。1973 年2 月,日本实行浮动汇率制度。美元第二次贬值后,日元对美元的汇率上升到1 美元兑换280 日元。1978 年10 月,日元上升到1 美元兑换186 日元。1980 年起,美国里根政府实行高利率政策,日元对美元汇率下跌。1983 年1 月跌至1 美元兑换299 日元。但自1985 年10 月起,日元汇价又趋上升。1987 年1 月,日元对美元汇价达1 美元兑换120.45 日元, 1995 年4 月21 日达到1 美元兑换82.65 日元的记录。1985 年以来日元的不断升值,说明日元正以"强势"的姿态登上世界货币的历史舞台,日元国际储备地位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随着日本经济及日元国际化的发展,日元的国际地位将会不断提高。

    (3) 德国马克

    德国的货币单位,即原联邦德国马克。1990 年10 月3 日两德统一后,东西德实行货币联盟,所有民主德国马克按一定比例兑换成联邦德国马克,统称为德国马克。1 马克等于100芬尼。货币有10 、20 、50 、100 、500 、1 , 000马克等面额。另有1 、2 、5 、10 马克和1 、2 、5 、10 、50 芬尼的铸币。

    1948 年6 月,美国、英国、法国占领当局在联邦德国实行货币改革,发行德意志马克。1953 年1 月31 日,联邦德国政府确定马克的含金量为0.211588 马克。自50 年代开始,联邦德国经济迅速恢复,经济实力逐渐增强,国际收支连年出现顺差,黄金外汇储备也迅速增长。从60 年代起,联邦德国马克的外汇价一直坚稳,成为西方国家中的主要硬货币。进入70 年代,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瓦解,美元汇价大幅度下跌,联邦德国马克汇价则一直上升。1971年12 月和1973年2 月,美元两次贬值,马克对美元的中心汇率分别调高为3.2225 马克和2.9003马克兑换1 美元。1973年3月19 日起,联邦德国参如七国联合浮动集团,根据规定,集团内部实行固定汇率,对美元则联合实行浮动汇率。由于集团各成员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联邦德国马克先后四次升值,调高了对其他成员国货币的中心汇率。1979年3 月13 日,欧洲货币体系宣告正式创立。马克在这个体系中依然处于坚挺地位,对其他成员国货币的中心汇率又先后提高多次,马克成为欧洲货币体系的关键货币。80年代初,联邦德国顺差减少,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出现逆差,加上美国高利率政策的影响,马克对美元汇价下跌。但自1985年10月后,美元汇价叉开始大幅度下跌。1985年平均汇价1 美元兑换2.9440马克.1988年平均汇价1 美元兑换1.7562 马克。1995年4 月21 日达到1.3697马克兑换1 美元的水平。现今,德国马克的国际储备地位已提高到十分引人注目的程度。特别是两德统一后,德国成为更具经济、政治实力的国家。德国马克在国际货币舞台上的地位将是举足轻重的。

    (4) 瑞士法郎

    瑞士联邦的货币单位。1 瑞士法郎等于100 分。纸币有5 、10, 20 、50 、100 、1.000法郎等面额。另有1 、2 、5 法郎和1 、2 、5 、10 、20 、50 分铸币。瑞士法郎的名称起于1850 年。

    在瑞士货币史上,瑞士法郎几乎总是以"硬"货币的身份出现,仅1936 年9 月27 日贬值一次(贬值30%) 。此后,汇率长期保持稳定坚挺。1936 年10 月,瑞士法郎对美元的法定汇率确定为4.3728 瑞士法郎兑换1 美元。1952 年12 月17 日铸币法规定瑞士法郎含金量为0.203226 克,并重新确认上述对美元的法定汇率。进入70 年代后,随着美元危机的日益严重,瑞士法郎汇价频频上升。1971 年5 月9 日,瑞士法郎升值汇07% ,含金量调高至0.217592 克,新的法定汇率为4.0841瑞士法郎兑换1 美元。1973 年1 月23 日,瑞士法郎实行全面浮动。1995 年4 月21 日瑞士法郎对美元汇率曾创1.13 瑞士法郎兑换1 美元的历史最高记录。瑞士法郎之所以能长期坚挺,主要是因为瑞士一向保持中立,国内政治和经济局势稳定,极少受到战争的影响。此外,瑞士对外国人在境内存款采取严格保密措施,使瑞士成为国际投资的"庇护所",有利于吸引大量外国资金,从而加强了瑞士法郎的地位。由于瑞士法郎的信誉及其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地位逐渐提高,它已成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之一。

    (5) 英镑

    英国的货币单位。1 英镑原分为20 先令, 1 先令分为12便士。1971 年2 月15 日英镑改行十进位制,1英镑分为100新便士。纸币面额有1 、5 、10 、20 、50 英镑,另有1/2 、1 、2 、5 、10 、50 便士铸币。

    从19 世纪到20 世纪初,英国实行金本位制。1816 年开始,规定1 英镑含金量为7.32238 克,1英镑兑换4.8665 美元。当时,绝大部分国际交易都通过伦敦结算,英镑一直是资本主义世界最重要的国际支付手段和储备货币。但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英国的经济实力下降,英镑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趋于衰落,为美元所取代。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实行严格的外汇管制,将英镑汇价固定在1 英镑兑换4.03 美元的水平。1949 年9 月,英镑终因国际收支急剧恶化宣告贬值,由1 英镑兑换4.03 美元贬至兑换2.80 美元,贬值幅度达30.5%。1958 年11 月英镑再次贬值14.3%,由1 英镑兑换2.80 美元贬至兑换2.40 美元。1995 年6 月1 日的汇价是1英镑兑换1.60 美元。1972 年6 月23 日英国实行浮动汇率.在此后的年份里,英镑基本上是跌多涨少,在国际上被列入软币之列。1979 年10 月24 日英国宣布废除对英镑所有的外汇管制。英镑之所以长期处于弱势,主要原因是战后英国经济恢复缓慢,实力大为削弱,资金大量外流。结果,英镑的国际储备地位也有很大程度的下降,使英镑从70 年代初尚占一定地位的储备货币,演变为现今的第三流储备货币了。

    (6) 法国法郎

    法国的货币单位。1 法郎等于100 生丁。目前流通的纸币有10 、20 、50 、100 、200 、500 法郎等面额,铸币有1/ 2 、1 、2 、5 、10 法郎和1 、5 、10 、20 生丁。1834 年法郎成为法国唯一的货币。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50 年代,由于法国持续进行了侵略阿尔及利亚和印度支那的战争,经济十分紧张,国内财政和国际收支持续出现逆差。法郎先后五次贬值,贬值幅度达90%,含金量减至0.0018 克,对美元汇率变为1 美元兑换493. 706 法郎。自1960 年1 月1 日起,法国进行货币改革,使用"新法郎"。1新法郎等于100 旧法郎,含金量改为0.18 克。在60 年代,法郎仅贬值一次。进入70 年代,法郎汇率体系变化频繁。自1971 年8 月21 日起,法国建立双重外汇市场,将法郎汇率分为交易法郎和金融法郎。1973 年3 月31 日法郎参加西欧货币的联合浮动,1974 年1 月19 日宣布退出。1974年3 月21 日交易法郎汇率与金融法郎汇率合并为单一法郎,汇率,并再次进行贬值。1975 年7月10 日法郎再次参加联合浮动,1976 年3 月15 日再次退出。1979 年以来,法国法郎在欧洲货币体系内部曾多次进行调整,每次都不外乎法国法郎对联邦德国马克贬值。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现在法国法郎的情况略有好转,但在国际货币中仍属软货币。

    (7) 港元

    香港地区的货币单位。1 港元等于100 分。纸币面额有5 、10 、50 、100 、500 、1.000港元等,铸币有5 、10 、50 分及1 、2 、5 港元。

    1946 年12 月18 日,港英当局初次规定港元含金量为0.223834克,法定汇率为16港元兑换1英镑.3.97022港元兑换1 美元。1949 年9 月18 日随同英镑贬值30.5%,含金量减至0.155517克,法定汇率改为1美元兑换5.71429港元,对英镑汇率不变。1967年11 月18 日又随同英镑贬值14.3% ,法定汇率改为1美元兑换6.66667港元,对英镑汇率不变。同年11 月22 日又宣布升值10%,含金量定为0.146631 克,法定汇率改为1英镑兑换14.5455 港元. 1 美元兑换6.06061 港元。1971 年8 月15 日,美元停止自由兑换黄金,8 月23 日港英当局宣布港元仍钉住英镑。1971 年12 月18 日美元贬值,12 月20 曰: 港元对美元升值8.57%,5.58213 港元兑换1 美元,含金量保持不变。1972 年6 月23 日,英镑实行浮动汇率。港英当局宣布港元仍钉住英镑,随英镑浮动。1972 年7 月6 日,港元不再钉住英镑,改与美元挂钩,对美元的中心汇率规定为5.65 港元兑换1 美元,上下各浮动2.25%。1973 年2 月12 日美元再次贬值,港元对美元的汇率升至5.0850 港元兑换1 美元,升值11.11%。1974 年11 月15 日起取消港元对美元的上下限,实行浮动汇率。80 年代以来,港元汇率不断下浮。1987 年12 月22 日为7.7825 港元兑换1 美元。1995 年6 月1 日的汇价是7.7282 港元兑换1 美元。港元汇率虽然下跌,但由于与内地广泛的经贸联系,在对香港交易中仍然主要使用港元计价结算。港元能成为国际结算中的常用货币,主要是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伴随着世界经济以及祖国内地经济建设的发展,香港的经济和对外贸易获得了迅速发展。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香港已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

    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XM外汇基础点差广告
    复利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