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1997-2003年案例文本自动摘要
如右图所示,1997-2003年,土耳其经历了典型的通胀性去杠杆化周期。
泡沫阶段
1997-2000年,土耳其处于泡沫阶段。债务不断增加,股市回报丰厚,经济增长强劲,这些因素促成一个向我强化的泡沫周期。在泡沫阶段,土耳其的债务达到危机前的峰值,占GDP的60%,升幅为GDP的17%。在本案例中,很大一部分债务以外币计价(占GDP的46%),这使土耳其很容易受到外资撤出的影响。在这一阶段,土耳其投资流入较少但为正,平均约占GDP的3%。在债务与资金不断增加的支撑下,土耳其经济温和增长(增速达到2%),经济活力处于高位(GDP缺口达到9%的峰值)。此外,股票在泡沫阶段的平均年化回报率为22%,高资产回报率鼓励更多借债,剌激经济增长。土耳其面临这些泡沫压力,而且依赖外资流入,这些因素共同促成了不可持续的发展局势。
萧条阶段
最终,形势出现逆转,导致了自我强化的经济萧条和国际收支危机/货币危机,持续时间为2000-2001年。在危机前的最高峰,土耳其的偿债总额达到GDP的30%,这使土耳其容易受到冲击伤害,而此时其面临的冲击是政治动荡和暴力事件的发生。土耳其的外资流入减少(资本流入降幅为GDP的10%),导致货币政策收紧(短期利率上调157%),货币大幅贬值(实际汇率下降12%)。同时,土耳其的GDP和股价均陷入自我强化式下跌,跌幅分别为10%和78%,失业率上升3%。由于货币疲软,土耳其的通胀率高企且不断上升,在萧条阶段最高达到62%,这与其他类似案例相比是很高的水平。这合乎情理,因为当时土耳其存在大部分导致更大规模螺旋式涵胀的典型"风险因素"(其中最大的风险因素是土耳其长期忽视对通胀的管控)。土耳其的金融机构也面临巨大压力。央行动用了外汇储备来维持货币稳定(外汇储备减少了100%),但最终决策者放弃捍卫货币。如上页中的去杠杆化归因图所示,尽管土耳其需要去杠杆化,但其债务占GDP的比例增加了9%(年化增中国为6%),原因是货币贬值(这导致以外币计价的偿债负担加重),以及政府需要举借新债应对危机(财政赤字占GDP的比例达到11%的峰值)。
通货再膨胀阶段
同际收支危机/货币危机的演变主要取决于决策者如何处理不良资本流动:是允许金融环境收紧(这往往是解决危机的必要措施,但会带来痛苦),还是通过印钞弥补资金外流(这可能导致通胀)。在本案例中,土耳其放弃了钉住汇率制度,痛苦的去杠杆化阶段的持续时间略短于平均水平。之后,决策者实施了充足的紧缩政策,减少进口支出(经常账户余额增幅为GDP的5%),提高本国货币的吸引力。土耳其非常积极地管控金融机构和处理坏账,使用了9个典型政策工具中的7个。特别是,土耳其将银行国有化,提供流动性,并直接购买问题资产。土耳其还受益于一项IMF援助计划,并实施了结构性改革,旨在增强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如左边的去杠杆化归因图所示,在这段调整时期,土耳其的债务占GDP的比例下降了6%(年化降幅为3%)。债务与收入比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名义收入增加。同时,由于本国货币贬值(在这段和谐的去杠杆化时期,实际汇率跌至-18%的低点),土耳其重新获得竞争力。其实际GDP用了2年时间达到之前的峰值,以美元计算的股价在6年内恢复。
士耳真1997-2003年分类图示附录
负债状况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经济状况
市场状况
国际收支状况